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禪門公案的矛盾處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esp0025242    時間: 2020-1-18 07:54 AM     標題: 禪門公案的矛盾處

本帖最後由 esp0025242 於 2020-1-18 07:58 AM 編輯

《妙法蓮華經.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
「無盡意!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,復盡形供養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藥。於汝意云何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功德多不?」
無盡意言:「甚多!世尊!」佛言:「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,乃至一時禮拜供養,是二人福正等無異,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。無盡意!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,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。」

《梁皇寶懺經文儀軌》之中有這麼一段:
維衛佛等七佛。善德佛等十佛。出分別功德經。金剛不壞佛等三十五佛。出大寶積經。普光佛等五十三佛。出藥王藥上二菩薩經。寶海佛等百七十佛。出自稱揚諸佛功德經。拘留孫佛等千佛。出三劫三千佛名經。此係過去七佛世尊起。
南無彌勒佛 南無維衛佛 南無屍棄佛 南無隨葉佛 
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
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
又復歸依。如是十方盡虛空界。一切三寶。願以慈悲力。同加攝受。以神通力。覆護拯接。從今日去。至於菩提。四無量心。六波羅蜜。常得現前。四無礙智。六神通力。如意自在。行菩薩道。入佛智慧。同化十方。俱登正覺。

梁武帝創制這套儀軌,不僅自己誦唸,更流傳百世,關於他的種種作為,有興趣的請另求GOOGLE大神,再來看禪門公案是怎麼說的:
武帝問曰:「朕即位已來,造寺寫經不可勝記,有何功德?」
〔我就帝位以來,到處建造寺廟,印製經典,剃度出家僧侶不可勝記,
您說我有多大功德?〕
達摩回曰:「並無功德.」〔您根本沒有任何功德!〕
武帝:「何以無功德?」〔我為何沒有功德?〕
達摩:「此但人天小果,有漏之因,如影隨形,雖有非實.」
〔您的善行,都是徒具形式的小德,有心求回報.表面看起來有功德,
實際上根本沒有,所以您只能獲得小小的果報〕

那麼,現在問題來了,達摩的回答是以禪宗教義為唯一基準,
否定其他派別修行法門,與上述普門品大相逕庭,換句話說
教主釋迦牟尼定義了持誦佛號有如斯不思議功德,而達摩卻認為
只是天人小果,是誰說的是真的呢?
我知道有許多鍵盤修持高手會說這些沒有衝突,若存有相之心求功德就不是真功德,
那反問了,若要到了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來持誦佛號才有功德,誰能?
無人我之相已臻佛境,又何必持誦佛號?


作者: greeneryjason    時間: 2020-1-18 12:15 PM

首先,要對功德進一步的探討,何謂功德何來功德。譬如簡單就以內功外德來解釋,內在的改變為功與外在的行持為德,合而為功德。就藉這樣的說明,持誦佛號當然重要,了解佛的行功大願當成自己的目標與自身依而行持所能生發的德,是真正的學佛修行。持誦佛號當然可以清淨己心減少口業提醒學佛,雖然外在需要依靠佛的救度持誦佛號,但內在若己身心不修亦難成就。

因此,回到祖師與梁武帝的對話,重點就在外行而缺內改,是所謂三輪體空的佛法用心缺失,無法成就功德而餘為福報享用。這是學佛看經典,產生認知上的不同,是因不能深入佛意的誤差;是因為以為淨土法門的持誦就是一切而忽略了淨土法門的其他修行,簡單來說,若有人做壞事又口唸佛號,能因唸佛而壞事不受報嗎?答案顯而易見!
作者: esp0025242    時間: 2020-1-18 05:18 PM

本帖最後由 esp0025242 於 2020-1-18 05:20 PM 編輯
greeneryjason 發表於 2020-1-18 12:15 PM
是因為以為淨土法門的持誦就是一切而忽略了淨土法門的其他修行 ...

《大集經》云: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;唯依念佛,得度生死。
作者: greeneryjason    時間: 2020-1-18 08:35 PM

所以其中精華在於念佛,而不只是唸佛。淨土法門易入難修之處在於心之清淨,是清淨唸佛而能心中有佛,起而行如佛,當然得度生死。其實,其他各宗亦是如此,說難不難,說容易還真不簡單。光一個佛字的覺者境界就只能盡量文字說明,實際成就若非證入難能解說。所以念佛亦只是方法過程,何況梁武帝的有心善行,執有之心難生智慧無有功德。


作者: esp0025242    時間: 2020-1-18 08:49 PM

本帖最後由 esp0025242 於 2020-1-18 09:17 PM 編輯
greeneryjason 發表於 2020-1-18 08:35 PM
所以其中精華在於念佛,而不只是唸佛。淨土法門易入難修之處在於心之清淨,是清淨唸佛而能心中有佛,起而行 ...

所以你是認為法華經中這段文字是釋迦牟尼沒有解釋清楚,有誤導信眾之嫌,而你是加以補正的是嗎?

「無盡意!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,復盡形供養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藥。於汝意云何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功德多不?」
無盡意言:「甚多!世尊!」佛言:「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,乃至一時禮拜供養,是二人福正等無異,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。無盡意!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,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。」
另外你說的:梁武帝的有心善行,執有之心難生智慧無有功德。
這是你的見解?武帝以一方掌權者的身分一生崇佛,影響所及以千萬人、百千代計,
一句話全部抹殺,那借問歷史上有誰弘法更勝於武帝者?如果沒有,通統算不得功德了吧。
再者說,如果有心獲得功德就會導致沒有功德,那為什麼佛陀要一再強調有無量無邊功德?



作者: 13F    時間: 2020-1-18 09:42 PM

既然你都知道了.為何還要問這個問題
達摩並不善於說法教人.因材施教.

作者: greeneryjason    時間: 2020-1-19 10:23 AM

經典紀錄的很詳細,問題在於讀經時需要從了解佛法的全部意涵來看待單一敘述。受持名號與禮拜供養的看法同樣的角度深入即可,執持名號同樣的不會是口唸而心無觀世音佛祖,真能心中有佛祖,更要能行如佛,這是佛法一連貫的內涵意義。舉個例子,當您說要幫助某人,心中卻不這麼想,也沒有真正的做出幫忙,那麼原來口說的幫忙會是真的嗎?

再說供養,衣服藥品資具等等的供養的確是福報,但為師者最大的期望卻不是這些,而是弟子的成就就是對師最大的供養。最為圓滿的當然就是有形無形方面都能供養。

若弟子有誤認佛經說法有誤,實則是弟子個人偏見解佛意,是為謗佛,學佛弟子萬萬注意勿犯為是。經典探討各舒己知互相交流,沒有不敬的用心,更不敢自誇擅解佛意。從開始至此,沒有反對佛經說法,沒有反對佛經作法,只是更深層的認知分享,如若您無法接受也是正常,就探討至此即可。感恩!
作者: esp0025242    時間: 2020-1-19 01:41 PM

13F 發表於 2020-1-18 09:42 PM
既然你都知道了.為何還要問這個問題
達摩並不善於說法教人.因材施教.

其實,我什麼都不知道,不知道經典中佛究竟有無說法,
更不知道達摩是用什麼方法知道梁武帝毫無功德的。
作者: aaa2002    時間: 2020-1-19 10:17 PM

本帖最後由 aaa2002 於 2020-1-19 10:19 PM 編輯

其實達摩大師所說
並非否定其他法門
而是我們凡夫一直以來
都是用"世間法"的角度和觀念
來詮釋自己六根所及
能力所及

持誦佛號之法是為"事持"白話來說就是"借假修真"
畢竟絕大多數眾生的水平程度
不可能是像達摩祖師.六祖慧能...等等歷代祖師
這樣一世大徹大悟的上上利根



真正的念佛
是念而無念 無念而念
完全通達諸法實相

然而佛陀在佛藏經就已經有開釋過:

舍利弗。云何名為念佛。見無所有,名為念佛
舍利弗。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。以是義故。見無所有名為念佛。
實名無分別。諸佛無分別。以是故言。念無分別即是念佛。
復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。何等名為諸法實相。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。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。
復次如是法中。乃至小念尚不可得。是名念佛。
舍利弗。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。不可得念是名念佛。
舍利弗。一切諸念皆寂滅相。隨順是法。此則名為修習念佛。
不可以色念佛。何以故。
念色取相貪味為識。無形無色無緣無性。是名念佛。
"是故當知。無有分別無取無捨。是真念佛"


所以平常我們所認知的念佛
則是因為大部分人的程度99%
可說是幾乎都還在受五蘊六賊七情八邪之中
無法脫出

不像這些祖師
皆已經明心見性
知了一切諸法本自空寂
這樣的聖者早已還回本來面目
隨時隨地都是"念佛"

而我們凡夫俗子
只能借假修真
舌根.意根
來作為念佛的啓萌之機
藉 "信.願.行"為根本
進而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
最後制心一處 無事不辦

白話來說:
就是透過經典紀載以及祖師們的教誨不斷的反覆練習
一步一步的來達成 日積月累便能俱足根基
直到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乃至念佛三昧之時
也是跟禪宗所修行成就是完全相同的

一樣是還回本來面目.明心見性
所以任何宗門的教法
實際上都是通達無礙的

因此在凡夫根器不俱的狀況下
世尊慈悲為懷開善巧方便之門
藉"功德""福報"鼓勵我們眾生精進不懈
不然我們凡夫要出離三界六道
是難度極高無比的一件事

故"事持"這種借假修真的功德
跟成道者不生不滅 妙覺湛然之法身德
自是截然不同


得道者
煩惱 菩提 不二
生死 涅槃 不二
娑婆 淨土 不二
自性彌陀已然現前
念不念佛都無所謂了

作者: esp0025242    時間: 2020-1-20 08:18 AM

本帖最後由 esp0025242 於 2020-1-20 08:22 AM 編輯
aaa2002 發表於 2020-1-19 10:17 PM
其實達摩大師所說
並非否定其他法門
而是我們凡夫一直以來

依照你說的:「畢竟絕大多數眾生的水平程度
不可能是像達摩祖師.六祖慧能...等等歷代祖師
這樣一世大徹大悟的上上利根」
而在梁武帝與達摩對話中,先是完全否定了武帝的辛勤耕耘,
後來又用「對面是誰,不識」等等高深莫測的機鋒讓雙方會面
不歡而散,是否就屬於「貢高我慢」?錯失在此弘揚禪宗的機會。
若是當年達摩能像aaa2002這麼諄諄善誘讓武帝清楚明白,
也不至於隱遁在嵩山面壁九年,最終只等來了一個慧可傳授衣缽,
這是達摩萬里東渡而來的初衷?



作者: aaa2002    時間: 2020-1-20 10:13 PM

本帖最後由 aaa2002 於 2020-1-20 10:15 PM 編輯
esp0025242 發表於 2020-1-20 08:18 AM
依照你說的:「畢竟絕大多數眾生的水平程度
不可能是像達摩祖師.六祖慧能...等等歷代祖師
這樣一世大徹大 ...

小小凡夫
說諄諄善誘真承受不起

但有聽聞一稱
達摩祖師為離欲尊
本師牟尼乃二足尊
從此而推斷
縱然是明心見性者
與如來.應正等覺
其實還是有所差距
只是我們一般人只能用粗略的認知
來做為分辨

《無量義經》云︰「是則諸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,非二乘所知,亦非十住菩薩所及,唯佛與佛乃能究了。」

《圓覺經》,此經說覺有四種︰(一)凡夫隨順覺性,(二)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,(三)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,(四)如來隨順覺性。

第一種凡夫隨順覺性是 未悟之凡夫,不能眼見。
第二種與第三種是已經見性,但仍不是佛。
第四種見性才是佛

《瑜伽師地論》卷81彌勒菩薩云︰「佛子成佛有五地。一、資糧地。二、加行地。三、見地及通達地。四、修地。五、究竟地。」

簡單來說達摩祖師尚未成佛
何況佛所授記下一尊佛只有"彌勒菩薩"
由此可見尚未到究竟地
但應是大菩薩的境界

本版應該也有隱藏高人可以做釋疑解惑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說到武帝
其實他蠻明顯的就是在功德福報和名聞利養上起執著
自我陶醉.示炫功德
在佛道中這樣的言行舉止
簡直是修行大忌.病入膏肓
(當上皇帝陷入"本位主義"也是不意外)

而達摩祖師亦是慈悲為懷
想要渡化武帝破除執著
無奈武帝才是那位貢高我慢之人
不接受就是不接受
病入膏肓的人誰來都沒用

祖師渡不了的人
我等劣根凡夫何德何能諄諄善誘
尚且說"度"!!!

只能說錯失明白佛法真諦的
從頭到尾就只有武帝自己而已


PS:
無上尊貴的佛陀亦有無法渡化之人
可參考:「東林老母」的故事
(度化眾生光有真本領還不夠,若過去世未與其結善緣;貴如世尊也無可奈何)
作者: wwchan    時間: 2020-1-21 09:02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esp0025242    時間: 2020-1-21 11:27 AM

本帖最後由 esp0025242 於 2020-1-21 11:48 AM 編輯
aaa2002 發表於 2020-1-20 10:13 PM
小小凡夫
說諄諄善誘真承受不起

佛於靈山會上,拈出一枝金色缽羅花示眾。時大眾默然,惟尊者破顏微笑。佛曰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。」復以金縷僧伽梨囑曰:「轉授當來慈氏佛。」

偌大個法會,天人智者齊聚的場合,也唯有摩訶迦葉破顏微笑,當知此涅槃妙心之玄奧。
你說達摩尚未成佛,但釋迦牟尼囑咐轉授當來慈氏佛,摩訶迦葉是否所託非人?
如此玄奧妙法,如何找得到傳人?當佛陀在世時,知者尚且寥寥,何況末法時期?
武帝與達摩對話之時,中土如何得知並理解禪宗?以至於眾人崇仰達摩?
照常理說,一種前所未見、深奧無比的法門,凡人無法理解,何來崇拜?
達摩以莫測高深之語結束對話之後,遠赴嵩山面壁,一坐九年,這之間
達摩不言不語,難道就因為坐得久就能引來死心塌地的慧可不惜斷臂求法?
這傳說也太牽強了吧?你說整件事都要怪梁武帝?那假設你是武帝,切記你不是低三下四的販夫走卒,
是至高無上的一呼百諾的帝王喔,平常虔敬信奉供養佛法僧,突然來了個印度和尚,
你不認識他,只憑隨從的引薦而接見這位和尚,只見這和尚劈頭蓋臉潑了你一臉冷水,
說你的行為都是白費工夫,然後用誰也聽不懂的禪機讓你難堪,鬧了個不歡而散,
你還能心平地和地讓他離開,結果別人還罵你是錯失良機的昏君,你做何感想?
如果從達摩以下,每一位禪宗傳人都是如此態度,別人聽不懂就拂袖而去,
還硬說別人是無可救藥的凡人愚夫,禪宗還怎麼開枝散葉呢?

作者: aaa2002    時間: 2020-1-21 11:36 PM

本帖最後由 aaa2002 於 2020-1-21 11:39 PM 編輯
esp0025242 發表於 2020-1-21 11:27 AM
佛於靈山會上,拈出一枝金色缽羅花示眾。時大眾默然,惟尊者破顏微笑。佛曰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 ...

過去在讀書做學問的階段
相信學校的師長
家中的父母長輩
多多少少都有教過我們
遇到別人懂我們不懂的
會我們不會的
做到我們能力所不能及的

是我們自己要不恥下問 謙虛的放下身段去請益別人吧
世間法的做人處事道理
怎麼遇到出世間法就不用當一回事了。
這樣好像...有點.......怪怪的


而且.........達摩祖師....好像也沒欠我們什麼
然而禪宗最終好似依舊開枝散葉的樣子..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我們一般人都會用自己的主觀意識
去看待他人是做出何等行為反應
藉著再自我解讀 對方是怎樣的人
亦或是別人對我的反應令「我」不舒服.不開心.不合我的意.不對我的磁場
所以「我」就可以自行解讀對方是無禮之人.態度不佳.心高氣傲...等等

這一個剎那能夠羅織的罪名之多
可說是相當可觀
卻鮮少有人會反過來想
這麼做會不會對別人太不公平 太霸道了?
似乎怎麼樣都是「我」說了算

何況是一個得道高僧
一個得道聖者決定絲毫惡意都沒有
戒.定.慧 功行俱足是必然的
怎麼可能還會出現態度不佳的情形呢?

這麼剖析下來
問題出在誰身上
答案就很明顯了吧

何況當時的"史官"不寫達摩祖師態度不佳
給武帝一個藉口有台階下(都是別人的錯)
是不要命了嗎
他可是皇上阿XDDDDDD
======================
就像我現在的發文目的
其實是非常期待版上
有真正的高手
給予我們正確的觀念和答案
為我們指教正知正見
直到目前為止
還是沒有釣出來啊

我也沒因此心中埋怨這些隱世高人阿
為什麼
.
.
.
.
.
人家又沒有欠我們
作者: shbjohn    時間: 2020-1-22 04:10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a76613    時間: 2020-1-23 07:32 AM

我還以為是有公案的跑進來。
結果是在討論這個
作者: esp0025242    時間: 2020-1-23 07:46 AM

本帖最後由 esp0025242 於 2020-1-23 05:18 PM 編輯
aaa2002 發表於 2020-1-21 11:36 PM
而且.........達摩祖師....好像也沒欠我們什麼
然而禪宗最終好似依舊開枝散葉的樣子..

就像我現在的發文目的
其實是非常期待版上
有真正的高手
給予我們正確的觀念和答案
為我們指教正知正見

雖然說禪宗「一花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」
連達摩自己都說:「知道的人多,而行道的人少;說理的人多,而悟理的人少。」禪宗如今已經成為單純的哲學思辨,而不再是修行法門,
滔滔雄辯而未在基礎戒定慧上下功夫的人不勝枚舉,
就連一向講究「菩提無樹,明鏡非台」,強調去除我相人相的慧能,
在過世之前之後,還配合僧眾演出一大場「坐缸金身」的戲碼,
原以為這種執著表象的形制儀式,以佛陀信徒撿拾他身後舍利子的癡迷為頂峰了,
沒想到人稱禪宗六祖的慧能仍不能免俗,這與淨土宗何異?也幸好目前多只是將禪宗視為哲學領域的學問來研究,
並沒有在現實生活中將之實踐,否則將會發現其中完全的悖論,
比如你懷抱著憧憬與意願去修行,到了半途發現必須完全從身心意拋棄才能收穫,
那怕是一絲絲有所收穫的念頭都不能有,否則就是前功盡棄,
這時你進退兩難了,你不能有修行的念頭,也不能沒有修行的念頭。以此推理,要說佛性是反物質或暗物質都不無可能,
真要說心得,也只有說「末法時期,好自為之」而已。



作者: 13F    時間: 2020-1-23 04:58 PM

參話頭,提疑情.攝六根,人空法空可悟,但也只是悟.路還遠的很.

作者: modshairpete    時間: 2020-2-24 02:10 PM

樓主的問題其實古代人就想過了:梁武帝做了這麼多佛事,祖師卻說其無功德的原因為何?
這個故事在《六祖壇經絕疑品》中就有提到,以下節錄一段 宣化上人所講的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:

----

齋訖刺史請師陞座。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。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。今有少疑。願大慈悲特為解說。
師曰。有疑即問。吾當為說。
韋公曰。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。
師曰是。
公曰。弟子聞。達摩初化梁武帝。帝問云。朕一生造寺度僧。布施設齋。有何功德。達摩言。實無功德。弟子未達此理。願和尚為說。


齋畢,韋刺史恭敬地請六祖大師升法座,他代表一般老百姓來請法。他很恭敬嚴肅鄭重其事而啟問:「弟子我聽聞和尚說法,真不可思議。現在我心中有些小疑問,請大師大發慈悲,特地為我解說。」
六祖大師說:「好啊!你有什麼疑難的間題可即詢問,我定為你解說。」
「公」是寫六祖壇經者,因尊敬韋刺史是位大官,所以叫公,中文此公字是最恭敬人的。當我的徒弟到台灣受戒時,見到老資格的比丘都尊稱為「公」。你「公」一聲他就很高興,若不如此,他就覺得新戒都不恭敬他。

韋刺史問:「和尚您所說的法,是不是和達摩大師所說的道理一樣呢?」

大師答曰:「是啊!我是講達摩大師以心印心,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。」

韋刺史說:「弟子聞達摩祖師最初從廣州到南京,度化梁武帝時,武帝問:『我一生興建寺廟度很多和尚出家,(那時皇帝最歡迎人出家,所有飲食住處他都供養,且皇帝恭敬你向你叩頭,你看這有多好啊!)且又以國財布施窮人,供僧打齋供眾,我這有什麼功德呢?』」


你要知道梁武帝他是什麼都要做第一,所以當他見到達摩祖師時,他不求了生脫死之法,而要達摩祖師讚歎他給他戴高帽子。他唯恐祖師不知他的功德——造寺度僧、布施設齋,於是他就自我介紹,說我在此地彼地造很多廟,所有廟裡住著很多和尚,他們都是我一手成就而出家的,且我又廣大布施供僧。我這個皇帝和他人不同,我這個皇帝是專做好事、做功德的。你看我有什麼功德呢?你看,他不是想求法了生死,而是要炫耀自己的功德。好像某某大護法,到處對人說:「你們知道我嗎?我是護持佛教最有力量的,我所有錢都供養三寶了。」其實他去玩女人的錢比供養三寶多出幾千萬倍,但那卻不講,而只說他供養三寶,連玩女人的錢也都說供養三寶。唉!你說這顛倒不顛倒?這是真的,有人去花天酒地用了多少錢他不講,但若只供養一塊錢給三寶就到處宣揚。這些人必是梁武帝的徒弟,以為做功德後將來可以做皇帝。


達摩祖師聽梁武帝這樣地自我陶醉、自我介紹、自我炫耀功德、自我賣廣告。但因達摩祖師是位聖人,他怎會說些拍馬屁的話呢!若是普通人一聽皇帝這樣講,就忙答說你有功德啊!你的功德是舉世無雙的。但達摩是位祖師,他怎會有這種惡意奉承的邪心?所以就說:「沒有功德,實實在在沒有功德。」韋刺史說:「弟子我不明白這道理,乞請上人為我解說。」


師曰。實無功德。勿疑先聖之言。武帝心邪不知正法。造寺度僧布施設齋。名為求福。不可將福便為功德。功德在法身中。不在修福。


六祖大師答說:「是實實在在沒有功德,你不要懷疑祖師所說的話。武帝心裡不正當,他只知沽名釣譽,他不知有正法。所謂造寺度僧、布施設齋,這是種福田,不可以將福說是功德。功德是屬於法身這方面,故修福並不是功德。

師又曰。見性是功。平等是德。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。名為功德。內心謙下是功。外行於禮是德。自性建立萬法是功。心體離念是德。不離自性是功。應用無染是德。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。是真功德。


六祖大師又說:「什麼是功呢?見性就是功,見你本來的自性,見你本有的光明妙性。當你有了功夫,就可以見性。譬如坐禪,初而勉強,久而自然,剛打坐時覺得腿痛腰痠,但當你將腿痛降服戰勝,至腿不痛時這就是有功,腿仍痛時就沒有功。什麼叫見性呢?即見你本來的面目,但這要你自己尋找,我不能告訴你。我若告訴你了,這仍是從外邊得來的。要你自性自悟才可,可是這要由善知識來印證你是否見性,而不能自封自是國王、菩薩。像以前來的嬉皮,吃毒藥把腦袋弄昏了,便說自己是菩薩,這簡直就是魔鬼。

平等就沒有自私心,一切都平等,無私無偏,對任何人也不自私,而是平等待一切眾生,大公無私。你能大公無私,這就有德行。你若念念能不滯塞,不執著,那麼就能常見本性。就像六祖大師所說: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何期自性本不生滅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無動搖,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。」這也就是真實的妙用,這就是功德。你不在自身找反向外馳求,說你造了很多廟,度了很多和尚,布施很多貧眾,供養三寶僧人,這都是向外馳求。外邊的是福,而不是功德,當自己功德圓滿,就可像佛一樣。

你內邊心裡頭謙下不自滿,這就是功,而不是說你看我比任何人都好,你看我有多大本領,你看我比任何人都精通佛法。若不能謙下,就沒有功。故我們對任何人講話都要和氣些,不要像木頭棒子似的,一句話就將人的頭給打破了,這一句話比拿鐵棍子打人還厲害,若能謙下就沒有這不客氣的情形發生。

你內心要謙下,看別人都比我好,不要自滿,所謂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。好像一杯茶,倒滿了還倒那就會向外流,那是沒有用的,這叫滿招損。謙受益,謙就是客氣,那你就能得到利益。不是說你看我是最大、最第一、最聰明的。佛法不怕你不明白,就怕你不行,不明白不要緊,但不實行那是沒有用的,故外行於禮是德。

自性可建立一切萬法,一切萬法都是由我自性建立的,這就是功。你自己心的本體離開妄念邪念,這就是德。你常迴光返照,見自性常生般若的智慧,這就是功。你用般若智慧應用無方,變化無窮,且無所染著,不做不清淨的事,這便是德。因法身是由功德所成就的。你有功德法身也就有成就,假使你想建立功德和法身,就要依我所說的道理去做,這才是真功德。

若修功德之人。心即不輕常行普敬。心常輕人吾我不斷。即自無功。自性虛妄不實。即自無德。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。


若想修功德的人,心裡要不輕慢人。不論人或是畜生,只要是眾生,就要不輕慢,像常不輕菩薩見到人就向人叩頭,說:「我不敢輕視汝等,汝等皆當作佛。」所以他自己也成佛了。常不輕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,這是他在過去生中所行的菩薩道。

且要普遍恭敬一切眾生。心若常輕慢人,嫉妒旁人,怕旁人比我好,怕旁人比我聰明。吾我不斷,將自己看得很大,像前邊所講的,你看我多大,現在是沒有皇帝做,若有的話那一定是我的,你們都沒有份,因為我比你們都聰明,我可以支配你們,你們不能支配我,故總有個「吾、我」存在。吾我不斷,不是有個吾,就是有個我,這兩個自己總是放不下,那就沒有功了,就因你太自滿的緣故。

且你自己也不真實去修行,故自性就虛妄不實。自己本來都不實在,到底自己是個真的或假的都不知道,這就叫自性虛妄。不實就是自己不相信自己,像我叫你不要喝酒,你怎麼又喝了呢?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,而搞出一些毛病來,這就叫自性虛妄。自己不認識自己——為什麼會這樣呢?就因你沒有德行,缺德之故。為什麼缺德呢?就因吾我自大,把自己看得太大了,甚至把自己比作佛,好像某某人說某某法師是開悟的,但我和他是一樣的。他自己不說他開悟,卻說某某法師開悟,而他和道開悟的法師是一樣。那就是自我介紹說我開悟了,這就是吾我自大,絕對沒有功德的。

善知識。念念無間是功。心行平直是德。自修性是功。自修身是德。善知識。功德須自性內見。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。是以福德與功德別。武會不識真理。非我祖師有過。

善知識,什麼是功呢?即你念念存著正念且不間斷,念念修行不停止,久而久之就有功了,所謂初而勉強,久而自然。你心裡能常行平等率直,而沒有一切委曲相,這就是德。你自己修自己的自性,即是在未見性之前就要自己修性。修性即是不生煩惱,誰打你就當撞到牆一樣,誰罵你就當他在唱歌,或認為他在說外國語,像人仰天而唾還反唾在自己臉上。他罵你,你不當一回事,那就等於他自己罵自己一樣的。你說若打我,我身痛那怎可不還報呢?這就像在晚間沒有燈而一頭撞在牆上,那你是否對牆打幾搴呢?若打幾拳反把你的手弄得更痛。你要是不理它,就像彌勒菩薩所說的:

「老拙穿衲襖,淡飯腹中飽。補破好遮寒,萬事隨緣了。有人罵老拙,老拙只說好。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。唾在我面上,憑它自乾了。我也省力氣,你也無煩惱。這樣波羅蜜,便是妙中寶。若知這消息,何愁道不了」。
這多妙!可是不容易做到,這妙中寶不是隨便可得到的。

自修性就是不發脾氣,自修身就是不做壞事,沒有慾心、貪心、瞋心、癡心、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,這是修身,也就是德。

善知識,功德是從你自己本身去找,而非向外馳求,不是布施供養三寶便說你有功德了。那沒有功德,而只有福。所以福德和功德是有分別的。福德是由你造福業而將來受福報,而功德是你直下承當,當時就得到好處。武帝不懂真正的道理,而非我達摩祖師不講道理說實無功德。當時達摩祖師本想救度梁武帝,但因武帝自視太大,以為自己是位皇帝,已有無量的功德。菩提達摩想破他這種執著,就說他沒有功德。武帝一聽就不歡喜,而不睬達摩祖師。即使達摩祖師再講什麼法,他也不聽,所以達摩祖師就走了。果然過了一段時期,梁武帝被餓死了。若說他有功德,那怎會餓死呢?本來達摩祖師想挽救不叫他餓死,令他生覺悟的心,可惜梁武帝的吾我太大了,所以達摩祖師也不能救他。


----

末學想,梁武帝之所以功德不具足,恐怕真如祖師所說的,是因為他貢高我慢、愛慕虛榮,不明白真正的功德為何,以為自己廣修福田便是真功德了,但不懂恭敬他人、真心懺悔,修行人若只沉溺於這樣虛榮心中,恐怕也將印證到 六祖大師在懺悔品中所說到的:"迷人修福不修道,只言修福便是道,布施供養福無邊,心中三惡元來造。擬將修福欲滅罪,後世得福罪還在,但向心中除罪緣,各自性中真懺悔。"
而念觀音、拜觀音,末學以為是要恭敬觀世音菩薩,要向觀世音菩薩學習菩薩的心性,而非只是念佛求平安,畢竟若不修己心,自心罪元不斷,佛菩薩又能拿弟子怎麼辦呢?
而在我們尚未開悟之前,末學覺得真就該學 世尊在前生時一樣,不輕任何人,不要一昧地覺得自己就是對的,不要輕視他人,對人要有恭敬心,此亦我的課題,願能共勉。


作者: acbc22    時間: 2020-2-24 10:31 PM

禪宗並沒有否定其它派別
禪宗
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
沒文字.....
所以.....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89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